栏目导航 |
热点新闻 |
关于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2014-12-26 阅读次数:次 |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也是参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建设适应新形 势新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当前,参政党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才能缩小参政党组织建设现状和高素质参政党 之间的差距,从而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党合作的需要,从组织上保证实现政治交接,发挥好参政党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新时期参政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对参政党的要求。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为主的新社会阶层异军突起,成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 组成部分。参政党既要充分发挥利益协调和政治表达功能,将新的社会阶层中代表人士吸纳到组织中来,又要充分重视新成员所暴露出的政党知识少、从政经验少、 参政意识不强等问题,这都对参政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党外代表人士,推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这 充分说明在新时期新阶段,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十分关心和重视参政党的组织建设,并对参政党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此外,同执政党相比,参政党的组织 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需要,只有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参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加强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参 政党的组织建设是参政党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组织保证。加强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既关系到参政党 的生存与发展,又关系到参政党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作用发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参政党组织建设主要包括领 导班子建设、组织发展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关键是以政治交接为着眼点,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和向 心力为目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注重政治素质为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参政党的凝聚力、向心 力和组织运转功能,为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组织保障。 3、加强组织建设是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 设高素质的参政党不仅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领导水平高、文化素质高的领导班子,而且需要政治上坚定、专业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声望的参政人才,这都需要通 过加强组织建设来培养和选拔。长期以来,参政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不够规范,缺乏长效机制;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推荐和选拔使用上缺乏程 序化机制,存在无党派人士“空降”党派、突 击提拔、直接进入领导班子的现象。因此,参政党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系统、可操作性强的组织运行机制,在注重政治素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 代表性、具有专业特长和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士,筑牢高素质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并在党派内部的安排使用上做到正常晋升,从而推动参政党整体素质的 提升,成为与执政党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参政党,真正实现参政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现阶段参政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党派成员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由 于整个社会知识发展水平普遍提高,执政党的知识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民主党派的知识优势不再明显,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少;无党派人 士作为一个界别参与政治协商,对加入民主党派的热情相应减弱;有些基层党组织不支持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这些都影响到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与此同 时,新时期参政党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新特点,就是比较注重吸纳界别外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导致党派界别特征逐渐淡化,各党派可以跨界别发展成员,使组 织发展空间相对扩大,但由于组织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组织规模或摆脱成员老化现象等原因,民主党派的发展“门槛”有 所降低,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最小的只有二十几岁;对成员的职务、职称、学历等方面也有所放宽,非单位负责人、本科学历也可以吸纳。另一方面,发展成员时 重视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而忽视政治素质的情况也同时存在,有些成员对党派认识模糊,加入时比较随意和盲目,而非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另外,民主党派组 织发展中存在不少“近亲繁殖”现象,有些成员对本党派历史了解甚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认识不深,也缺少参政议政的热情,逐渐成为不参加活动、不热心公益、不建言献策的“三不”成员,滥竽充数,挤占了新社会阶层中杰出代表、先进人物的组织发展空间,弱化了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党派成员总体素质有所下降。 2、后备干部使用机制有待完善。新时期民主党派干部在选拔和任用上虽有一定的机制保障,但仍存在不少随意性。党派干部任用规模较小、任用职级不高,而且在选拔任用、政治安排时也缺少透明度。在党派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过程中,存在党派组织、统战部门和组织部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党派组织自主权不足。2005年,中共中央下发5号文件提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的总规划”,“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但政策有时得不到刚性执行,文件精神的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体制问题,民主党派从政过程一般都是“副职晋升”的规律,党外干部很少安排正职。总体来看,民主党派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实职、尤其是担任正职干部的比例不高,后备干部“养而不用”、“出口不畅”的情况比较突出。各民主党派的激烈竞争也体现在“实职安排数量”上,而党派能否推荐足够数量的成员到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任职,决定权并不掌握在党派手中。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就必须加强使用机制的建设,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3、基层组织建设缺乏生机活力。参 政党的基层组织既缺少活动经费,也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导致组织活动受到制约,组织功能被削弱,影响了参政党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基层组织活动形式缺少创 新,内容单调,不是读报纸、学文件,就是聚会就餐、搞联谊活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很少就思想政治、党务工作、参政议政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也鲜有对 外交流活动,难以激发党派成员的参与热情。不少基层党派成员不但理论基础薄弱,而且对党派历史、使命和现状知之甚少,参政议政意识也较淡薄,无法形成政治 合力、思想合力和工作合力,合作共事氛围不浓。加上基层组织成员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工作,互相之间缺乏经常的沟通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没有行政约束力, 活动出席率也较低,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基层组织建设缺乏生机与活力,进而影响到民主党派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领导班子四种能力亟需增强。从 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来看,班子成员与高素质参政党还存在不少差距,如理论上不成熟,知识面不广博,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党派工作经验不丰富等,影响到 领导班子成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发挥。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大多是兼职,本职工作繁忙,党派市级领导班子一般都有专 职副主委负责日常事务,例会、活动还算正常,到了基层支部,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兼职。基层领导班子有的是部门领导,有的是专家学者,有的是业务骨干,根本 没有多余精力思考党派发展、策划党派活动,活动少、影响小、几年都不见起色。加之班子成员又分布在不同单位,平时联系不多,沟通不畅,虽然各自分工明确, 但由于对党派业务不熟,又没有正常的班子例会制度,很难形成合力为支部工作开展出谋划策,支部活动往往沦为形式,有的甚至连为数不多的活动都无暇参加。领 导班子成员“四种能力”建设,是新阶段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将有助于班子成员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加强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借鉴执政党建设经验,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参政党要突破组织建设的瓶颈,就要借鉴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减少和克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离散性因素,创新组织发展机制,不断夯实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基础。参政党应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肥沃党派发展的土壤,要顾及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诉求,特别要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热情,以反映民声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取在政府层面的话语权和社会公信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党派力量。各党派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个有利于”指导思想和“三个为主”的基本方针执行,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并重,专业工作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政治工作能力并重,不断提高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与党委政府沟通,拓宽后备干部使用渠道。要加强对参政党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中共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渠道不断更新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形成后备干部梯队,防止出现“临渴挖井”、“现找现用”、“青黄不接”等现象。同时,要树立“在使用中培养”的观念,取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战部门的充分协调,不断完善后备干部推荐使用机制,拓宽后备干部使用渠道,积极推动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到位,切实做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对条件成熟的党派后备干部,要大胆放宽职务任职时间等条条框框的限制,采用“上挂下靠”等办法,安排他们到上级部门、基层单位任职、挂职,或到其他部门轮岗、交流,为党派后备干部的成长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落实组织活动经费,注重基层组织活动实效。民 主党派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组织,要充分依靠本级党委政府和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积极争取经费上的支持和倾斜,同时发动有条件的成员,为基层 组织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基层领导班子要针对组织成员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要求来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 生活,不能“一厢情愿”或敷衍了事,努力做到“六要”, 即活动要正常、策划要精心、组织要周密、效果要明显、成员要满意、宣传要到位,强化组织活动功能,既要通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又要与参政议政紧密结合,还 要帮助广大成员多办实事,使基层组织活动真正成为对社会、对政府、对组织、对成员都有益的载体。要改变基层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现象,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生 机与活力,积极开动脑筋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特点的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派亲和力,不断扩大民主党 派的社会影响。 4、加强四种能力建设,带动党派整体素质提升。领导班子在民主党派组织中位置突出,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政治交接和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新阶段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要提高“四种能力”,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搞好调研,反映民情民意;发扬民主,凝聚各方力量;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参政党要以“三高三强”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即政治素质高、领导才能高、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奉献精神强,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使他们成为联系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活动家、统战工作的专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家。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还要着眼于处理好“五种关系”, 即本职与兼职的关系、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与上级组织的关系、与统战部门的关系。只有团结、强健、务实、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引导和带 动基层组织和成员,促进参政党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薛金萍) |
版权所有:赤壁市委统战部 | 技术支持:赤壁网 | |||
单位地址:湖北省赤壁市河北大道225号 | 电话: 0715-5350495 | 邮编: 437300 | ||